前言:航空運輸業的發展情況是由航空運輸市場的總供給與總需求情況決定的。航空運輸市場的總需求受到宏觀經濟總需求、其他行業發展情況的影響,航空運輸企業的供給與成本又受到國際、國內宏觀經濟環境的影響。因此,研究宏觀經濟發展情況,預測宏觀經濟發展趨勢,對于把握航空運輸市場的發展趨勢,合理計劃航空運輸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國家統計局于7月15日發布了2013年上半年宏觀經濟運行數據。我們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統計數據,結合其它統計資料,采用適當的方法,參考有關機構的分析報告,對2013年上半年的宏觀經濟運行情況作了分析,對今后的經濟發展趨勢作了短期的預測。
一、上半年宏觀經濟運行情況
(一)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
1、總體數據
初步核算,上半年GDP(國內生產總值)24800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7.6%。其中,一季度增長7.7%,二季度增長7.5%。從環比看,一季度GDP增長1.6%,二季度GDP增長1.7%。GDP增長速度在年初確定的7.5%增長目標內。
2、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
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9.3%,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2個百分點。工業生產平穩增長,增速有所放慢。
3、固定資產投資
上半年,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181318億元,同比名義增長20.1%(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20.1%),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8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回落0.3個百分點。
上半年,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36828億元,同比名義增長20.3%(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20.3%),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1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加快3.7個百分點。
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3884億元,同比增長33.5%;第二產業投資78052億元,增長15.6%;第三產業投資99382億元,增長23.5%。第三產業投資增速快于全部投資。
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0764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2.7%(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1.4%),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3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回落1.7個百分點。
5、進出口貿易
上半年,進出口總額19977億美元,同比增長8.6%,增速比一季度回落4.9個百分點;出口10528億美元,增長10.4%,回落8.0個百分點;進口9449億美元,增長6.7%,回落1.9個百分點。進出口相抵,順差1079.5億美元。數據表明,進出口增速回落,出口回落幅度大于進口。
6、物價水平
上半年,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漲2.4%,漲幅與一季度持平,比上年同期回落0.9個百分點。居民消費價格基本穩定,在國家年初確定的3.5%控制目標以內。
上半年,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同比下降2.2%,降幅比一季度擴大0.5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擴大 1.6個百分點;6月份同比下降2.7%,環比下降0.6%。上半年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同比下降2.4%;6月份同比下降2.6%,環比下降0.5%。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繼續下降。
7、居民收入
上半年,城鎮居民人均總收入14913元。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649元,同比名義增長9.1%;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5%,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2個百分點。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4817元,同比名義增長11.9%;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9.2%,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1個百分點。
8、貨幣供應
6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105.45萬億元,同比增長14.0%,增速比上月末回落1.8個百分點,比上年末加快0.2個百分點。M2余額增速雖然回落,仍然超過年初確定的增長13%的目標。
6月末,人民幣貸款余額68.08萬億元,人民幣存款余額100.91萬億元。上半年新增人民幣貸款5.08萬億元,同比多增2217億元;新增人民幣存款9.09萬億元,多增1.71萬億元。
(二)國家統計局對上半年經濟運行情況的總體評價
國家統計局認為,上半年的經濟運行情況,可以三句話來概括,即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結構調整穩中有進、轉型升級穩中提質。
關于二季度GDP增速為什么比一季度回落,國家統計局認為,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三個方面:
一是經濟增長速度適度回落是潛在生產率下降的一種客觀反映。大家知道,我們國家經過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長以后,現在進入了結構轉型的新階段,在這個階段,勞動力、土地、市場這些資源稟賦的條件都發生了一些新的變化。同樣的投入在技術沒有突破的情況下,它的產出的邊際效益在遞減,所以我們說潛在的生產率有所下降。
二是國際環境仍然復雜嚴峻。今年盡管美國經濟復蘇,有一些明顯的好轉跡象,但是世界的其他國家,特別是歐洲經濟持續低迷,世界經濟復蘇總體上比較緩慢。再加上有些國家實行超量化的寬松貨幣政策,倒逼人民幣升值,我國勞動力本身自己的價格也在提高,出口的難度在加大。
三是增長速度的適度下滑也是黨中央、國務院主動調控的結果。
另外,國家統計局認為,盡管經濟增速回落,但政府顯然是意識到這種增速的適當回落是有利于調結構、轉方式的,所以盡管在回落,也還是很冷靜地堅持調結構、促改革。從長期來看,這個決策是正確的。
(三)克強指數
2010年末,英國《經濟學人》雜志推出了一項用于評估中國GDP增長量的新指標——克強指數(Li keqiang index)。這個以時任中國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的名字命名的指數,是三種經濟指標:耗電量、鐵路運貨量和銀行貸款發放量的結合。
《經濟學人》認為,“克強指數”比官方GDP數字更能反映中國經濟的現實狀況。這本雜志特別列出一張曲線圖,以過去十年為時間軸,將“克強指數”與官方發布的GDP走勢相對照,發現趨勢上總體一致,但在上下波幅上,前者的表現比后者劇烈得多。
“克強指數”很快被一些國際機構認可。花旗銀行用它來對比工業企業利潤,認為解釋能力更強。
評論者說,就真實性而言,“克強指數”包括的三項指標,項項涉及真金白銀,幾乎不存在做假的可能性。
克強指數從2010年1月進入下降通道后,一直處于下降趨勢中。從2013年上半年看,克強指數基本平穩,在有些月份稍有反彈,但總體水平較低。這表明經濟總體活躍程度較低,國內經濟增速較緩。
(四)經濟景氣指數——預警指數
經濟景氣指數來源于企業景氣調查,它是西方市場經濟國家建立的一項統計調查制度。它通過對企業家進行定期的問卷調查,并根據企業家對企業經營情況及宏觀經濟狀況的判斷和預期來編制的,由此反映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況、經濟運行狀況,預測未來經濟的發展變化趨勢。
宏觀經濟景氣指數包括:預警指數、一致指數、先行指數、滯后指數。預警指數,是把經濟運行的狀態分為5個級別,“紅燈”表示經濟過熱,“黃燈”表示經濟偏熱,“綠燈”表示經濟運行正常,“淺藍燈”表示經濟偏冷,“藍燈”表示經濟過冷。用于衡量一定時期內的經濟狀況。
100為景氣指數的臨界值,表明景氣狀況變化不大;100-200為景氣區間,表明經濟狀況趨于上升或改善,越接近200越景氣;0-100為不景氣區間,表明經濟狀況趨于下降或惡化,越接近0越不景氣 。
我國國家統計局編制、發布月度經濟景氣指數。
2012年1月至今的預警指數均在100以下,逐漸下降,表明經濟在下滑,經濟發展趨緩。2013年的景氣指數雖有所上升,但最高僅為93.3,5月份又降至89.3,目前位于綠燈區中心線以下,處于穩定運行期偏下的范圍,表明上半年經濟總體處于緩增長狀態。
(五)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PPI)
生產者物價指數(Producer Price Index, PPI)亦稱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是一個用來衡量制造商出廠價的平均變化的指數,它是統計部門收集和整理的若干個物價指數中的一個,市場敏感度非常高。如果生產物價指數比預期數值高時,表明有通貨膨脹的風險。如果生產物價指數比預期數值低時,則表明有通貨緊縮的風險。
PPI是衡量工業企業產品出廠價格變動趨勢和變動程度的指數,是反映某一時期生產領域價格變動情況的重要經濟指標,也是制定有關經濟政策和國民經濟核算的重要依據。
PPI不僅能反映價格變動程度的變動程度,也能反映經濟的繁榮程度。根據供求規律,當供不應求時,價格上升,供過于求時,價格下降。當PPI處于下降狀態時,表明社會總需求不足,經濟下滑。其中,最終消費品價格下降,表明最終消費需求不足;能源、原材料和中間產品價格下降,表明中間產品生產的需求不足。需求不足,也就是生產過剩。部分產品生產過剩,表明經濟結構不合理,需要調整。
從中可以看出,從2012年3月以來,PPI同比一直為負值,今年3-6月份環比也為負值,工業品出廠價格持續下跌,說明工業品生產一直需求不足,國內總需求不足,經濟下行。
二、上半年宏觀經濟增速回落原因初步分析
(一)具體分析
從支出法角度考慮,GDP(國內生產總值)由居民消費、投資、政府購買和凈出口等四部分構成,本文按照各組成部分進行定性分析。
在居民消費方面,由于上半年居民收入增加趨緩,城鎮居民實際收入增速僅為6.5%,低于國民GDP增長速度,導致居民消費增速降低。
在投資方面,由于國民經濟結構失衡,需求不足,多個行業產能過剩,開工不足,新投資增速降低。例如,鋼鐵、水泥、電解鋁、風力發電、光伏等行業產能嚴重,開工不足,煤炭行業量價齊跌,大量煤炭企業停產。另一方面,由于政府管制,許多民營企業無處投資。
在政府購買方面,十八大后,中共中央發布了《中央政治局關于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全國人大十二屆一次會議后,國務院加強廉潔政府建設,承諾“政府性的樓堂館所一律不得新建。財政供養人員只減不增。公費接待、公費出國、公費購車只減不增”。中央和地方各級機關都采取了許多措施予以落實,這些措施,減少了政府購買。經濟下滑導致政府財政收入減少,也使政府購買減少。
在凈出口方面,經過多年經濟發展,國內人工成本增加,人民幣匯率升值,導致出口競爭力下降,國際市場上,美國經濟剛剛復蘇,歐盟經濟仍在衰退中,導致出口需求不足。這兩個因素結合在一起,導致凈出口減少。
(二)總體分析
關于經濟增速回落的原因,國家統計局分析了三條原因。我們認為第二、三項原因是恰當的,第一項原因不太適當。
關于第一條原因,國家統計局說:“經濟增長速度適度回落是潛在生產率下降的一種客觀反映。大家知道,我們國家經過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長以后,現在進入了結構轉型的新階段,在這個階段,勞動力、土地、市場這些資源稟賦的條件都發生了一些新的變化。同樣的投入在技術沒有突破的情況下,它的產出的邊際效益在遞減,所以我們說潛在的生產率有所下降。”這種解釋認為,經濟增速回落是由于在現有的技術條件下,由于邊際效益抵減的原因,各種投入的生產率降低造成的。在這種邏輯下,由于技術條件不能在短時期內獲得突破,在邊際效應遞減規律作用下,各種生產要素增加投入的效率將進一步降低,經濟增速將進一步下降。顯然,這種觀點是不能接受的。
我們認為,上半年宏觀經濟增速回落,一方面是國際大環境的不利影響,更主要的是國內經濟結構矛盾造成的。產生國內經濟結構矛盾的根本原因是不適當的體制、機制。
根據經濟學原理,一個國家的GDP增長速度是由這個國家的物質資本(包括設備和建筑物)、人力資本、自然資源、技術知識和社會制度決定的,其中,人力資本和社會制度具有關鍵作用 。在長期中,這些因素都會發生變化,對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速度產生較大的影響。在短期中,技術知識、人力資本和自然資源變化不大,能夠發生較大變化的是物質資本和社會制度。
我國始自1978年的改革開放,優化了社會制度,使國家的社會生產效率大大提高,加大了GDP增長速度。社會體制和機制是國民經濟結構形成的重要推動要素。經過30多年的發展,各種社會資源的利用效率基本接近峰值,由于邊際效應遞減規律的作用,在目前的社會體制、機制和經濟結構下,增加投資的GDP產出率很低, GDP增速回落。
吳敬璉先生說:“經濟增長模式問題的提出已經很久。早在1995年制定第九個五年計劃的時候,中國政府就提出要解決這個問題,實現經濟發展方式從依靠投資的粗放發展到依靠效率提高的集約發展的”轉型“。之后的五年計劃和規劃業都有提到,但始終沒有解決,并變得越來越嚴重。粗放增長在宏觀經濟層面造成的問題,是貨幣超發、債務積累,最后導致宏觀經濟波動和增長減速。由于沒有從根源上解決問題,每次問題發生以后,采取的措施就回到老路子,用增加投資的老辦法來拯救經濟。于是,最近5年來問題就變得越來越嚴重。從最微觀的層面看,就是我們的資源短缺和環境破壞變得越來越嚴重,以至于現在維持人類生命的最主要的幾個物質條件,包括空氣、水和土壤都發生了問題。……問題在于即使這種辦法也愈來愈不靈了。4萬億計劃把經濟拉起來,只維持了不到一年,經濟增速就開始連續5個季度下降。所以,舊的增長模式和用強勢政府海量投資支撐高速度增長的發展路線已經走到了盡頭”。
改革的基本方向,就是改革不合理的社會體制、機制,使體制和機制能適用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在新的體制、機制下,優化配置物質資本、人力資本、自然資源和技術知識,提高這些生產要素的生產效率,從而提升GDP增速和經濟發展質量。
幸運的是,我們新一屆中央政府正是按照這一方向推進改革的。李克強總理明確本屆政府改革的核心是簡政放權,就是“市場能辦的,多放給市場。社會可以做好的,就交給社會。政府管住、管好它應該管的事”。新政府試圖厘清政府與市場的關系,轉變政府職能,削減政府開支,約束政府權力,增強經濟內生動力,實現結構調整,推進全面改革。新政府成立3個月來的行動已釋放出三大明確的政策信號:一是新一屆政府絕不會出臺大規模經濟刺激計劃;二是新一屆政府對經濟下滑的容忍度在不斷提高;三是全面而堅定地推進經濟體制改革,讓“改革成為中國經濟的最大紅利”,透過這些信號我們已經找尋到了新一屆政府的施政思路。
可以看出新一屆政府是按照市場經濟的方向實施宏觀調控。具體內容是轉換政府職能,大力減少政府對經濟活動的審批、限制等干預活動,激發各類企業的活力,提高經濟體系的運行效率。調控的效果如何,取決于政府放權的范圍、力度和政府職能轉變及其落實程度如何。
三、宏觀經濟發展展望
宏觀經濟是一個有機的系統,其運行、發展趨勢也會通過一定的形式表現出來,因此,可以通過一定的指標體系對經濟發展趨勢進行預測。本文通過PMI(經理人采購指數)和經濟景氣指數-先行指數進行短期預測。
(一)PMI預測
1、PMI簡介
PMI英文全稱Purchasing Managers‘ Index,中文翻譯為采購經理指數。PMI是一套月度發布的、綜合性的經濟監測指標體系,分為制造業PMI、服務業PMI,也有一些國家建立了建筑業PMI。目前,全球已有20多個國家建立了PMI體系,世界制造業和服務業PMI已經建立。PMI是通過對采購經理的月度調查匯總出來的指數,反映了經濟的變化趨勢。
PMI50為榮枯分水線。當PMI大于50時,說明經濟在發展,PMI指數越大于50說明經濟發展越強勢;當PMI小于50時,說明經濟在衰退,越小于50說明經濟衰退越快。PMI略大于50,說明經濟在緩慢前進,PMI略小于50說明經濟在慢慢走向衰退。
PMI體系無論對于政府部門、金融機構、投資公司,還是企業來說,在經濟預測和商業分析方面都有重要的意義。
首先,是政府部門調控、金融機構與投資公司決策的重要依據。它是一個先行的指標。根據美國專家的分析,PMI與GDP具有高度相關性,且其轉折點往往領先于GDP幾個月。在過去40多年里,美國制造業PMI的峰值可領先商業高潮六個月以上,領先商業低潮也有數月。另外可以用它來分析產業信息。可以根據產業與GDP的關系,分析各產業發展趨勢及其變化。
第二,企業應用PMI可及時判斷行業供應及整體走勢,從而更好地進行決策。企業可利用PMI評估當前或未來經濟走勢,判斷其對企業目標實現的潛在影響。同時,企業也可根據整體經濟狀況對市場的影響,從而確定采購與價格策略。
目前,國家統計局發布月度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和非制造采購經理指數。匯豐銀行也編制、發布相應的PMI。這兩套PMI數據有一定差異,原因是其樣本范圍和樣本量有差異。
目前中國官方PMI的調查樣本有820家企業,覆蓋面較全,以大企業為主;而匯豐PMI的調查樣本企業大約有420多家,更多涵蓋的是中小民營企業。
對于兩大PMI數據常出現差異的現象,澳新銀行中國經濟研究總監劉利剛表示,官方PMI對于了解中國制造業的大趨勢、并對制造業的前景作出相對準確的預測,仍然是較為有效的。而匯豐PMI卻對了解中國中小企業尤其是私營企業的生產和生存狀況,應該有更大的發言權。在某種程度上,將這兩個PMI聯系起來進行考慮,也許更能反映中國經濟的現實。
2、經濟預測
PMI的趨勢與GDP具有很強的相關性,PMI到達峰、谷的時間比GDP早3至6個月左右。
上半年,官方PMI介于50.1與50.9之間,剛剛超過榮枯界限,上下波動,表明經濟不夠繁榮,增速趨緩。匯豐PMI介于48.2與52.3之間,波動并持續下行,說明中小企業經營困難。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2013年6月份中國制造業PMI為50.1%,較上月回落0.7個百分點。距離跌破50%榮枯線僅一步之遙。
新訂單指數為50.4%,比上月回落1.4個百分點,雖然位于臨界點以上,但仍顯示出內需和外貿的需求仍然疲弱。主要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為44.6%,比上月下降0.5個百分點,連續3個月大幅低于臨界點,表明制造業主要原材料購進價格持續回落。
分企業規模來看,大型企業PMI為50.4%,比上月回落0.7個百分點;中型企業PMI為49.8%,比上月下降1.6個百分點;小型企業PMI為48.9%,比上月回升1.6個百分點。其中,中小企業PMI均低于50%的榮枯線,顯示出中小企業的經營狀況仍然不容樂觀。
瑞銀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汪濤認為,近期市場情緒好轉以及銀行間市場利率回落并不意味著宏觀和貨幣政策出現了反轉。未來幾個月里,預計信貸增速將會放緩,實體經濟融資成本將會上升。但這一沖擊對實體經濟的影響也許才剛剛開始,并且很可能會持續一段時間。
PMI數據長時間在低位徘徊,預示中國三季度經濟數據不容樂觀,GDP增速難以有較大反彈。
(二)宏觀經濟景氣指數——先行指數預測
宏觀經濟景氣指數中有一個先行指數,該指數是由一組領先于一致指數的先行指標合成,用于對經濟未來的走勢進行預測。
先行指數與GDP累計同比有很強的相關性,先行指數比GDP增速的峰、股早約3至6個月。1-5月份,先行指數都小于101,4、5兩個月的先行指數都是99.6,低于100,相對比較平穩。這些數據表明,我國經濟繼續走弱,三季度難以有大的反彈,但也不會有大的下滑。
(三)小結
通過PMI和先行指數分析可知,我國經濟將繼續走弱,增速放緩,三季度難以有大的反彈,但也不會有大的下滑。許多機構也就經濟發展做出預測,對全年GDP增速的預測值一般在7.5左右,與年初制定的國家經濟發展目標相似。
積極財政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在短期內對宏觀經濟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如果經濟繼續下滑,國家可能會采取一些小規模的刺激措施。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7月16日經濟形勢座談會中的講話也反映了這一點。他說:“從國內外實踐看,經濟運行出現一定波動,有客觀必然性。宏觀調控的主要目的就是要避免經濟大起大落,使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其”下限“就是穩增長、保就業,”上限“就是防范通貨膨脹。今年要完成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的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任務。把握好合理區間和政策框架,必須增強宏觀調控的科學性、預見性和針對性,既要深入研究戰略性、規律性問題,也要敏銳捕捉苗頭性、傾向性問題。既不能因經濟指標的一時變化而改變政策取向,影響來之不易的結構調整機遇和成效;也不能對經濟運行可能滑出合理區間、出現大的起伏缺乏警惕和應對準備” 。
綜上分析,今年三季度的經濟增長情況難以有大的好轉,但也不會有大的下滑,總體會比較平穩。
四、專項分析
宏觀經濟中的一些具體項目對航空運輸企業的成本、收益有一定影響,本文重點對油價、匯率等進行分析。
(一)油價
根據《石油價格管理辦法(試行)》,航空煤油價格由國家根據國際石油價格確定,實行政府定價,每月調整一次。
世界上有多個石油市場,其價格有一定差異。我國石油定價參考哪幾個石油市場的價格,國家發改委沒有公布。各機構一般估計國家發改委采用倫敦布倫特(Brent)、阿聯酋迪拜、印尼辛塔石油市場價格作為參考。布倫特石油價格是世界上最有影響的兩個石油價格之一,另一個最有影響的石油價格是紐約WTI價格。
研究世界相關石油市場的價格走勢,對于研究國內航空煤油市場價格有一定價值。
國內航空煤油出廠價格與三地原油現貨價高度相關,有一定滯后。三地原油價格水平有一定差異,走勢基本相同。
今年上半年,三地原油價格先是小幅上揚,布倫特原油在2月11日達到最高點118.49元每桶,隨后很快下降,從3月初至7月上旬維持在98至110之間,小幅震蕩,6月下旬隨美國WTI價格的上升和埃及局勢影響,有上漲趨勢。國內航空煤油價格在3月份達到最高,為7885元每噸,上半年平均價為7311元每噸。
下半年的油價走勢,還需要按照供求規律來進行分析。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7月10日發布最新《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預計,2013年全球增長仍將處在略高于3%的疲弱水平,與2012年相同。這一增長速度低于今年4月份該組織所發《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的預測,原因在于幾個主要新興市場經濟體的國內需求明顯減弱,增長明顯減緩,以及歐元區的持續衰退。全球經濟增長過去的風險依然存在,而新的風險已經顯現 。
因此,根據世界經濟發展形勢,從需求方面看,全球對原有需求增加不大。美國經濟復蘇引起WTI油價上漲,但美國近年在油頁巖開采技術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產量有較大增加,且美國進口原油主要來源于加拿大和墨西哥,因此,美國需求在一定范圍內的增加對其他經濟體影響不大。
供給方面,下半年生產能力將繼續維持。對供給方面影響較大的是地緣政治的影響。埃及、敘利亞的國內局勢動蕩影響了原油的生產和運輸,減小了供給量。
綜合世界范圍看,下半年,世界石油市場生產能力與需求基本平衡,不會導致油價大幅升降。中東動蕩局勢會對油價產生上行壓力。
有研究機構認為未來原油市場的走勢仍將圍繞著中東局勢以及季節性需求的特點展開。路透社調查顯示,布倫特原油價格今明兩年料進一步下跌,因中國石油需求增長可能放緩,供應增加,使油價承壓 。
總體而言,在中東局勢不嚴重惡化的情況下,下半年油價水平一般不會大幅升降。
(二)匯率
由于不同國家的經濟發展情況、貨幣貶值程度等情況不同,人民幣兌不同外幣的匯率變化走勢情況也不同。我公司對外交易使用的外幣主要是美元。基于上述兩點,本文主要分析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變動情況。
根據經濟學原理,結合外匯市場的實際情況,本文主要使用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的美元兌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和外匯市場中形成的美元兌人民幣匯率NDF價兩個指標進行分析。
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的美元兌人民幣匯率中間價是在外匯即期買賣過程中,企業與銀行買賣外匯的基準價格,實際價格在此基礎上適當加減費用計算,是外匯匯率的真實價格。
NDF全稱是無本金交割遠期外匯交易(Non-deliverable Forwards),主要用于實行外匯管制國家的貨幣,目前亞洲地區的人民幣、韓元、新臺幣等貨幣的非交割遠期交易相當活躍。無本金交割遠期外匯交易由銀行充當中介機構,供求雙方基于對匯率看法(或目的)的不同,簽訂非交割遠期交易合約,該合約確定遠期匯率,合約到期時只需將該匯率與實際匯率差額進行交割清算,結算的貨幣是自由兌換貨幣(一般為美元),無需對NDF的本金(受限制貨幣)進行交割。NDF市場為新興市場國家的貨幣提供了套期保值功能,也可用于分析這些國家匯率未來走勢的預期 。
今年上半年,美元兌人民幣匯率中間價震蕩上升,由2012年末的6.2855升為今年6月28日的6.1787,升值幅度為1.7%,去年同期為-0.38%,升值速率大大高于去年同期,也高于去年全年。
與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匯率不同,從5月下旬至6月末,人民幣兌美元NDF價開始下降,與此對應隨后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匯率增速下降。從趨勢看,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有短期貶值壓力。
對于人民幣兌美元未來走勢,各機構有不同預測。例如:
花旗報告指出,隨著中國經濟增長放緩,預計人民幣匯率在今年下半年會稍為偏軟,預計到年底1美元將兌6.17元人民幣,匯率的雙向波動將會增加。中期來看,人民幣仍會保持升值態勢。花旗報告同時指出,人民幣升值暫緩將對中國的航空、航運、房地產等凈外幣負債較多的行業帶來負面影響,原因是這類企業在人民幣升值情況下,一般會獲得匯兌收益而令盈利上升 。
《上海證券報》綜合報道:現階段,市場對人民幣兌美元的升值預期逐漸弱化,即期以及無本金交割遠期(NDF)市場甚至出現了人民幣對美元的貶值預期。隨著我國經濟增速放緩、美聯儲逐步退出量化寬松預期漸起、外管局20號文逐步落實等一系列因素的影響,人民幣升值的腳步正逐步放慢。澳新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師劉利剛指出,中國經濟仍然面臨著一定的下行風險,因此貨幣政策應該對迅速變化的境內外市場作出反應,除降息之外,一旦發生較大規模的資本外流,央行還應該降低存款準備金率,他預計,這些政策對于人民幣匯率存在較為明顯的影響,人民幣匯率可能出現貶值的趨勢。而人民幣出現貶值預期,在央行副行長易綱看來,是匯率形成機制的進一步市場化。易綱日前在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的媒體會上表示,最近無論是市場近期匯率和遠期匯率,還是金融產品隱含的匯率,都顯示人民幣匯率市場出現了雙向預期 。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報道:前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經濟學家、長江商學院教授周春生昨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經濟增速放緩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人民幣升值步伐,但由于美國QE退出延時,人民幣下半年走勢仍會小幅升值。德意志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則表示,預測下半年人民幣對美元有波動,但累計基本不升值。海通國際首席經濟學家胡一帆向記者表示,海通國際預測人民幣在未來三年會保持穩定或小幅升值。摩根大通認為,2013年上半年人民幣升值勢頭強勁,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升值尤為明顯,預計下半年人民幣匯率將在穩定的大趨勢下保持雙向波動 。
綜合各種經濟指標及各機構意見,我們認為,下半年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升值速度將減緩,會出現雙向波動,下半年升值幅度將小于上半年。